close

今年下半,是個不斷翻轉的日子。謝謝育如的邀約,讓我用了日記的方式寫下這些心路歷程。
如何促進學員的改變?是這些日子一直放在心中指引培訓、工作坊設計時的唯一原則。
不斷地因應成效需求而改變設計,也不斷地因應場地的限制、條件而調整,更不斷地因應學員當時的態況、問題和需求而改變執行方式。我未曾因此而感到麻煩,也不曾想過放棄心中原則。
曾有一位學員(已是資深講師)在課程中詢問我,是不是這課程設計的背後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基礎?當下我其實想向他分享我心中「如何促進學員的改變?」的唯一原則。但耽心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說明而分心去照顧其他學員,而只回答他沒有,也讓他知道這完全是客製化的設計。
在另一堂工作坊課程結束後,一位在大學的老師刻意找我分享他的觀察和感受。他說,要帶這麼多人(400人)一起上課,已經是難度非常高的事情,而我卻能讓這些學員隨著課程各段落,都一直投入在小組裡的討論,沒有冷場。這對他是莫大的啟發!
另一位負責教學醫院跨科別課程設計的負責人,數次跟隨我在小組間,看著我如何回答不同小組學員提出的問題,也看著我不斷地穿梭在各組之間照顧學員不同的需求。他坦言說不曾見過這樣的教學模式。
還有另一所教學醫院教學組長,在我二度去教學時,已經主動安排好適合小組討論空間,以便我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和學員獲得最佳的學習空間。
從上述這些的回饋,更加深我極力倡導翻轉”傳統單向傳授、教導標準答案“教育訓練模式的信念。
我在這些課堂的開始時,都會提示學習和參與原則。其中之一就是: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不論那一堂課,不論是多麼厲害的老師,學習的成果好壞、成效高低,都要可以從參與過程中所獲得,也是自己要負責的。
當然也還是偶爾會遇到不能隨著翻轉的學員,會發出抵抗的聲音,以表達他們未能滿足的學習需求。一如保羅·赫塞(Paul Hersey)博士所提出的「情境領導」模型中,領導者如何分辨出人才在四階段發展歷程中的位置,並給予合宜的教導、指導或引導。在教學殿堂中,亦然。
Crow 根據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的高低,提出其四階段(SSDL)的自我導向學習模式中,第三階段的參與式教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習者在學習時變得更自我導向,教師的目的是配合學習者的自我導向階段並準備使學習者進展到更高階段的自我導向。這正和翻轉訓練教室的理念是相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轉教學 翻轉訓緗教室
    全站熱搜

    vcf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